农民工工资5年年均增长12.7% 月均收入增1300元
- 编辑:5moban.com - 18相比以往的环评规定,此次环评领域改革已经深入到机制层面,新环评时代已经开启。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经济是正相关的。不过他表示,确实我们现在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他还主动回应外界关切说,制定实施的这些措施绝不是运动式,而恰恰是在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第二个问题,直指发展和环保难题:因为环保的原因关厂停产的会不会造成失业率的提高?你要说对企业局部的、微观的影响一点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接着,李干杰话锋一转指出,但是从长远看、从宏观上看、从大局上看,是没有影响的。23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第六场记者招待会,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等出席,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谈及上述实现美丽中国的军令状。答问中,他主动回应所谓一刀切问题。
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加强环境保护过程中,实际上强调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对未能完成自治区下达年度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或排查整治不到位的地市、县(区)进行巡查,根据巡查取证等结果,严肃问责相关责任人,并实行区域环评限批。
将国控、区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国控、区控废气重点污染源分布状况上图标注第三,湖库富营养化防治取得了新进展。综合利用卫星遥感、自动在线和人工监测以及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构建监测、监控预警系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几乎全部富营养化,水库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第三,《技术政策》提出依据湖库水环境承载力,制订湖库富营养化分期控制目标,根据湖库污染类型,采用分类治理技术,对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水源地保护、重点水生态功能区保护等提供了技术支撑。问:《技术政策》对监控预警方面有什么要求?答:《技术政策》提出构建湖库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实时、精确监测与预警蓝藻水华的发生。
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指出:针对我国五大湖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主要生态功能,分别提出五大湖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分区指导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到2020年,三峡库区水质保持良好,南水北调、引滦入津等调水工程确保水质安全。日前,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就新修订的《技术政策》的有关问题及如何理解和贯彻《技术政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白洋淀、乌梁素海、呼伦湖、艾比湖等湖泊污染程度减轻。
新版本汲取了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经验和教训,结合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规范了污染治理和管理行为,可指导富营养化湖库分类防治、湖库生态环境保护与流域综合管理,促进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进步。问:《技术政策》对湖库流域低污染水处理有哪些要求?答:《技术政策》针对湖库流域低污染水处理方面,建议在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后,出水口下游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十一五、十二五实施的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结合国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针对我国流域(区域)水污染特征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通过技术研发与综合示范,建立了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和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为尽快遏制这一趋势,有必要对原有《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进行修订。
鼓励利用水库、湿地及坑塘等建设前置库、塘坝及功能湿地等,截留与削减入湖库污染负荷。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了《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修订版,对原有《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4]59号)进一步细化、完善与修订。
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总体上呈现迅速增长趋势,根据调研,2015年我国东部地区80%以上湖泊富营养化,其中,中度及重度富营养化湖库占湖库总数量的近30%。点污染源的控制技术主要针对工业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城镇生活污水、临湖直排宾馆与饭店污水等几个方面。
第二,《技术政策》吸收了水专项等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切实贯彻水十条对湖库保护的要求,提出水陆统筹的湖库富营养化防治可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包括污染源控制、生态修复、监控预警、新技术研发等。原有《湖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政策》在湖库富营养化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湖库富营养化机理研究的深入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有条件、有基础对技术政策进行更新。国家在湖库富营养化防治科技、资金和管理等方面投入逐步增加,但我国湖库富营养化总体尚未遏制,富营养化治理效果不明显,部分湖库持续恶化,水质良好湖库生态安全受到潜在威胁。近15年在水专项、973和863项目的资助下,湖库富营养化控制与管理技术取得了大量成果,形成了系统控源流域生态圈修复湖库水体生境改善流域综合管理的技术体系,为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的修编提供了坚实基础。人类扰动较大、处于中营养或轻度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基本健康的湖库,以生态修复和综合管理为主,限制人类活动干扰,维护生态功能。问:环境保护部重新修订《技术政策》的背景是什么?答:目前我国已在湖库富营养化研究与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不少科技创新成果。
通过陆域生态系统中水源涵养与水土流失的控制保证源头清水产流,通过入湖库河流小流域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实现河流汇流的清水养护与清水输送通道,通过缓冲区构建与湖库滨带生态修复最终使清水入湖。问:《技术政策》是如何体现分类防治湖库富营养化的?答:湖库富营养化防治,应针对不同类型湖库的污染程度、流域开发强度、污染物来源、生态系统特征等,因地制宜,分类防治。
这些项目、课题的实施及取得的科技成果,为本技术政策的修订提供了坚实基础。第二,湖库富营养化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客观需求。
实施河湖湿地水系连通和河口生态修复等,保障河湖水质改善。恢复湖库体周边的湿地系统,增强修复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及净化功能。
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主要针对大量施肥与农药的农田、畜禽养殖、分散村落生活污水以及可被冲入径流的村落固体废弃物、蓄积滞留在地面上的污染物等。问:修订后的《技术政策》有哪些亮点?答:第一,《技术政策》深入贯彻了湖库治理的一点两线(一点是水质改善,两线是减排和增容)思路,将减排和增容紧密结合,一方面实施点源、面源和内源的综合治理,另一方面通过保证生态流量、实施水量调度管理、开展生态修复和恢复等措施实现增容,最终达到湖库的水质改善和富营养化防治。第一,国家对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升。问:《技术政策》对湖库富营养化防治的技术和措施有哪些?答:污染源治理方面,包括湖(库)点源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及内源污染治理技术。
污染负荷重、处于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的湖库,以流域综合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控源减排,逐步恢复湖库生态功能。加强湖库流域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湖库流域数字化管理,实现湖库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监测与调控。
《技术政策》据此将湖库分成3类进行富营养化防治:人类扰动少、处于贫营养状态、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湖库,以预防和保育为主,合理布局流域产业,控制经济和人口规模,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和生态功能健康。太湖、巢湖、滇池富营养化水平有所好转。
湖泊内源控制技术主要针对泥源、藻源污染控制、水生植物控制、湖内养殖污染源及旅游、船舶等水面污染源控制。第四,《技术政策》推动湖库富营养化防治系统控源流域生态圈修复湖库水体生境改善流域综合管理的系统技术体系。
国务院文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汇入富营养化湖库的河流应实施总氮排放控制。国家对湖库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安全要求在不断提升,原有《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已不能完全适应并满足要求,需要进行修订。在入湖库河流、支流入干流、干流入湖库口等位置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低污染水进行进一步净化。湖库生态修复包括陆域生态修复、缓冲带生态修复、湖库滨带生态修复、入湖库河流及河口生态修复及湖库水体生态系统修复
问:《技术政策》是如何体现分类防治湖库富营养化的?答:湖库富营养化防治,应针对不同类型湖库的污染程度、流域开发强度、污染物来源、生态系统特征等,因地制宜,分类防治。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几乎全部富营养化,水库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恢复湖库体周边的湿地系统,增强修复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及净化功能。国家对湖库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安全要求在不断提升,原有《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已不能完全适应并满足要求,需要进行修订。
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总体上呈现迅速增长趋势,根据调研,2015年我国东部地区80%以上湖泊富营养化,其中,中度及重度富营养化湖库占湖库总数量的近30%。鼓励利用水库、湿地及坑塘等建设前置库、塘坝及功能湿地等,截留与削减入湖库污染负荷。